2、学习会上忘乎所以,敢为“董存瑞”的扮演者叫屈
了解他们的思想情况,启发他们,开导他们。对于他们中的一些人在生活上确实有困难的,也应给予必要的帮助。对于那些真正认识了错误,并且在实际行动中表现进步的右派分子,也要根据分别对待的精神,给予鼓励,争取把他们彻底改造过来。”
讲到这,李宪平插话说:“我讲一下,目前工作岗位仍在材料场的,还是过渡性的,很快我们就会根据大家的表现和专长,重新分配到比较适合你们特点的地方。如果现在确有人体力不适合目前的工作,可以提出来,生活上确有困难的,也可以提,找我,找邹书记,谷书记都可以。”
李宪平之所以频频插话,也是因为心里满意。邹晓风定的调子正合他的心意。今天他听了这个讲话为之一震,心里更有了底。不管怎么说,陶铸的这个讲话应是自“反右”以来,对右派分子最为温和的一个讲话。尤其是这个精神来自于党内高层领导,更使他增添了自信。他事先并没看到这份报纸,厂里只订了一份人民日报分到支部,看到有用的,邹晓风不是自己收起来,就是推荐给广播员陈爱兰,结果不少报纸被开了“天窗”。他估计是邹晓风有意将份报纸保存了起来,想给他一个意外。
邹晓风的讲话一完,李宪平带头鼓起了掌,引发了一阵较为暴裂的掌声。从到会的大多数人脸上的表情看,显然是受到了鼓舞,对自己的前途又看到了一丝曙光。那心情尤如刚刚莫名其妙挨了顿暴打,被搞得不知所措的孩子终于从大人的脸上看到了微笑一样。
范建国鼓掌时十分用力,但动作不大,他坐在头排,块头又大,就坐在领导的眼皮子底下。坐在那里,他自知不能挺胸抬头,于是缩头抱肩,作出一副夹紧尾巴的样来。夹起尾巴做人是要学的,过去他不耻于学习这种雕虫小技,最早在他的脑海中深深扎根的是“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句名言。他为这句话激动过,是发自内心的激动。于是他挺胸抬头的走路,坦坦荡荡地做事。解放后,无论是上学还是工作,他就从没想到过要学会保护自己,或者说他已完全淡忘了他自幼就具有的这一本能。他就是解放前受苦大众的一员啊,共产党解放的正是他这号的受苦人,如今解放了,当家做主人了,他就挺起胸抬起了头,不想却跌了大跟头。前不久,他从报上看到一位大诗人写的“知识分子四字经”的真言,里边就有“立场站稳,尾巴夹紧”的字样。他觉得这很可能是大诗人发自内心的感悟,是知识分子安身立命的真经。于是,他开始试着学习夹紧尾巴的本领。邹书记的讲话没点他的名,连不点名的敲打也没有,这大出他的意料之外,本来他已作好了挨批的心理准备。
范建国虽然并没有从这个讲话中听到他所希望的东西,但还是从中受到了鼓舞,自他被打入另类之后,如此和风细雨的讲话第一次与他这类人相关;更何况这声音发自身居高位的领导之口,他觉得这是一个好兆头。他和大多数被戴上右派帽子的人一样,天天盼望上面有新精神,能一下子改变自己的命运,比如检讨深刻的是不是可以不再戴帽子,或已划为右派的再来一次重新审定,并且是由上级机关审定。他觉得自己的问题如不是本单位领导说了算,他至少可以保住党籍,那是他的政治生命!
接下来李宪平也讲了话,但他不想喧宾夺主,他觉得邹晓风的讲话已经道出了他想说的话,效果也超出了他的预期。所以他的讲话除了重复邹晓风刚才的讲话精神,便是谈全国大跃进的形势,谈党的八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大谈向技术革命进军。说到最后时,他讲话的语气已近乎谈心,说人怎么能不犯错误呢?用列宁的话说,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不犯错误,一种是死人,另一种是刚出生的小孩。说我像你们这么大年龄的时候,就常常自以为是,与班长呕气,和排长顶嘴,总觉得真理在自己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