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8、“ 全国都在炼钢,想捡废铁比捡孩子都难!”
我说点儿高兴的吗?星期天找个地方玩上一天算得上高兴的事吧!去哪儿,随你挑,怎么样?”

    史丽云笑笑说:“主意不错。我也惦记带上画夹子找个好地方去写生呢,可这一炼钢能走开吗?我们这个星期天不休息早就说了,恐怕不行。炉子已烘得差不多了,明后天说不定就要炼钢啦。出去玩的事还是往后再说吧。”

    “白天没时间,晚上去看场电影总可以吧!”

    史丽云眨了眨眼,点点头说:“看电影还可以。我来买票吧,只要我买什么你看什么就行。”二人又聊了一阵,直到陈爱兰在外面叫开了“小史”,二人才分手。

    谷玉森终于说服了邹晓风,又砌起了第二座土高炉。

    星期四一早,已经烘干的第一座炉开始炼钢,第二座炉开始烘干,球场上,两座土高炉浓烟滚滚,由于无风,浓烟在半空中久久不能散去,半个厂区很快就被笼罩在浓烟之下。两台鼓风机一台比一台响,震耳欲聋。

    邹晓风身着工作服,戴着墨镜,手执一把一米多长的铁勾,当上了炉前工。前些天只要回家,吃过晚饭他就往外跑,哪儿有炼钢的地方他往哪儿钻。他身上带着自己开的介绍信,一说是来取经的,人家就放行。有时候,一个晚上他就跑三个单位,常常转到下半夜才回家睡觉。不懂得如何炼钢,他就自己想出了这个笨法子偷着学。但跑的单位多了,看的各种各样的土炉子多了,他反而有越看越不明白的感觉。

    各式各样的炼钢炉五花八门,有跟自己厂里砌的炉子一个模样的,更多的是不一样的;有的炉子细脖子大肚子,像个巨大的酒坛子,有的炉子小巧得比烤白薯的炉子大不了多少;有的则是用汽油桶改制成的炼钢炉,上下一般粗,还有更奇形怪状的。炼钢用的鼓风机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既有正儿八经的鼓风机,也有做饭用的风葫芦,还有用电风扇改装的,铁的,木制的,脚蹬的,手摇的,令人眼花缭乱。炉前充当炉前工的,既有男人也有女人,有干部也有学生,但人欢马叫的热烈场面是相同的。

    令他越看越糊涂的是分不清哪是炼钢,哪是炼铁。有时他觉得那是炼铁,一问,人家说是炼钢。他看着似是炼钢,人家又说是在炼铁。什么是炼铁,什么又是在炼钢?他搞不大清楚,请教别人,也没有几个能解释明白的。反正不管是炼铁还是炼钢,人们全是往炉嘴里填那些废铁,矿石,然后用勾子一捅搅拌,像炒菜一样。倒出的无论是钢水,还算是铁水,最后都形成了一块块深灰色的,上面疙疙瘩瘩的坨子。炼钢的说那是炼出的钢,炼铁就说那是炼出的铁。也有到不出钢水或铁水的,大都是烧的炉温不够,里边的废铁只是被烧软了,烧化了的和没烧化的如同浆子一样搅拌在一起难解难分,想给它弄出炉口都难,离他家不远的一家制鞋厂炼钢就出现了这种毛病,里边炼的钢怎么也化不成水,跟浓浓的糖稀一样,软软的抱成了一团,扯都扯不开。

    制鞋厂炼钢成了“糖稀”的场面让邹晓风看到了,他亲眼目睹了在炉前操练的“炉前工”换了一个又一个,人们急得大眼瞪小眼,人被烤得汗如雨下,就是无法让炉膛里的“糖稀”化成钢水倒出来。制鞋厂虽然不大,但顶尖的技术人才还是有的,技术娴熟的老工人更是不少,但对于如何用小土炉炼钢他们一窍不通,如何将里边的“糖稀”弄出来更是一筹不展,束手无策。

    邹晓风为了搞清“糖稀”究竟出没出炉,炼钢又是如何炼成“糖稀”的,隔了一天又去了一趟制鞋厂。去了方知情况大变,“糖稀”终于被化成了钢水到了出来。“糖稀”已经变成了冰凉的,颜色深深的,表面疙疙瘩瘩的坨坨被码放在一边。人家告诉他,那就是炼出的钢。

    至于是如何将“糖稀”变成钢的,是制鞋厂的领导搬来了懂得冶炼的专家为小高炉看病。专家会诊后说是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那年那月的事简介 >那年那月的事目录 > 8、“ 全国都在炼钢,想捡废铁比捡孩子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