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老右”重新分配,集中力量要打技术翻身仗
靠两样东西,一是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二是全体职工的团结协作精神,二者缺一不可!我所说的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是提倡最大限度地发挥我们每个人的聪明才智,要八仙过海,各显奇能,可不是各吹各的号,只要个人英雄主义,不要大协作的精神,这个千万要搞清。刚才小杜提出分几个小组的主张,我觉得可以考虑,但分组后既要开展竟赛,更要开展协作。到时候怎么分组,具体怎么搞,老孙你们可以再研究一下。总之是一个原则,一切要有利于我们打好这个技术革命的翻身仗。
霍希古本来是想针对杜新生的发言说几句的,因为他根本没有看不起谁的意思,他就是再狂妄,他还不至于忘记自己的身份,无论如何也不会蠢到不知天高地厚的份上,所以他想解释一下。但他听过厂长后来的那番话,又打消了这个念头,觉得人家当领导的已经讲得很全面了,他又何必多此一举呢?
座谈会开了将近两个小时,下班铃已响过了半点钟,但会场的气氛依然热烈,下班的铃声并没影响人们争相发言的积极性。李宪平与孙长喜商量了一下,决定再延长半小时,让没发言的人都说说。
没发言的几个人当中就有王玉蓉和模具工金玲、车工陶艳芬。机修车间的女工不多,只有小金、小陶还有一个电工小华子,加上后分来的王玉蓉总共四个人。小华子赶上夜班没来开会,三个年龄相似的姑娘挤在了一起。金玲是个很文静秀气的姑娘,她进厂后学的是锉锯工,后来因她与王河交朋友的事招的她母亲常来厂里闹,领导为了减少她与王河的接触才调动了她的工作。
与金玲相比,陶艳芬则活泼得多,几位女性中也属她最小。她也是孙长喜的徒弟,杜新生总好叫她师妹。王玉蓉来后,小陶觉得跟她挺投脾气,一开会学习二人就坐在一起。小陶嘴甜,见了王玉蓉张口闭口的总是“蓉姐”。
三个姑娘坐在一个角落里时而小声说着什么,但有人发言的时候都听得很用心。王玉蓉虽是林业学院的学生,她所学的专业却是园林设计,似乎与木材工业并不搭界。她这次之所以被当成技术骨干抽调到机修车间,是因她通过分到装配车间工作的史丽云参预了该车间的家具图样的征集活动,她画的那幅旧式大衣柜的图样受到了好评,王玉蓉也因此进入了厂长李宪平的视线。王玉蓉的这个图样是按照她家里一件日式大衣柜的实样画的,难得的是她在结构式样上做了一些改动使之更美观,实用,图纸画得也很专业;而且是原样的和她改动过的各绘制了一份。这个图样虽最终没被厂里采用,但她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厂领导的认可。
李宪平似乎察觉到王玉蓉有话要讲,便开始点名,说现在差不多都发言了,三位女将还没有说,你们三个人商量一下看谁带个头。厂长的话将大家逗乐了,人们将目光一下全集中在她们身上。
一身工装的王玉蓉,在深色工装的衬托下显得她的肤色更为白嫩,她身材修长,坐在那里比小陶高出半个头。小陶一见厂长点名,笑着用胳膊肘碰了一下王玉蓉,小声嘀咕了一句什么,王玉蓉习惯地举了一下手。
王玉蓉的发言先重复了一遍大家都说过的参观学习后的感想,接着大胆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她说,通过厂里组织的这次参观学习活动,能够看到厂领导立志进行技术革命的决心,她说领导的决心使我们增强了信心。有了决心和信心,是不是还应该在组织结构上相应作出调整,比如我们厂一直是生产股代管技术工作,而我觉得既便今后不单设技术股,也应当充实技术管理工作,生产股改为生产技术股是不是会更好一些?因为这样可以进一步明确职能,有利于开展技术工作。她说技术革命,技术更新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项长期需要加强的工作,不进则退。说到最后,她可能怕自己的话有让领导多心的地方,又夸了一气厂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