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多方会谈 无利不起早
支撑,如果想用外包利润来维持这么大的投入,短期内不可能实现。所以晶通外包既是一个企业,也是一个故事,我们必须尽快通过券商在国内上市,接着去香港上市。您刚才说信私不信公的问题,也正是我想谈的。在签订晶通的外包协议之前,我要跟您谈一个私人持股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谈外包合作时,必须谈公司上市,我和欧总会私人持股。而王厂长您,也必须在其中持有股份。”
“我本人持股?”王贵林的眼镜片微微一闪。
“改制之后,您是集团的董事长了,”何乘风笑道,“晶通外包只是集团下的公司,但是您既然想把企业做好,就要把大家捆在一条船上。大家各自投资,分别持股,一荣共荣、一损共损,这个事情才能做起来。”
“可是,……”王贵林沉吟着。
“保密您不用担心。”何乘风说,“至于持股所需的资金,我和欧总会想办法,只需要您的协议,等股票上市之后,您可以再还给我们。”
王贵林端起杯子,喝了一口酒,把酒杯放下,忽然又端起来,接着又放下。他看着何乘风,“您还有什么条件?”
“晶通外包的外方经理,我们会派欧总担任,至于中方经理,由于目前晶通电子内部没有这样的人才,而从外面引进人才,我担心有些事情不好管理,所以必须用我们信任的人。这个人,你也认识。”
王贵林想了想,“你是说陆总?”
何乘风点点头,“我想由晶通集团出面,对社会公开招聘中方经理,我会安排弗兰克去应聘。然后你们出面雇用他。”
“他不需要私人持股?”
何乘风摇摇头,“除了管理团队应有的股份,他不会参与幕后行为。他所做的一切事情必须合理合法,这是我答应他的条件。”他看着王贵林,“私人持股只有我们三个人,只要公司一上市,我们都能发一笔大财。”
王贵林点了点头,半晌才说:“何总,话既然说到这一步,我也有个条件。”
“您说。”
“陆总确实是个人才,但是晶通电子毕竟是石家庄本土企业,作为中方代表,他管理技术和运营肯定没问题,但是能否协调整个公司的关系,可能会有困难。这样吧,作为集团董事长,我会兼任晶通外包的中方经理,由陆总出任副总经理,同时,晶通外包的财务和人事,也始终要由我掌握。”
“没有问题,”何乘风微微一笑,“本来晶通电子就是大股东,我们当然要尊重你们的意见。”
“外包公司什么时候能启动?”
“越快越好。”
“那我们的改制会和外包公司的成立同时进行,如果因为挂牌问题,在公司成立期间遇到什么困难,我会特事特办,请求政府方面的支持。”
“好,”何乘风端起面前的酒杯,“王厂长,这么说我们的合作已经达成了!”
王贵林也端起杯子,“何总,我要谢谢你,不仅代表自己,也代表晶通电子两千多名工人。”
何乘风知道他事事要把工人利益摆在前面,也不点破,微微一笑,两只杯子轻轻碰了一下。二人都感到万里长征走出了第一步,不免很是高兴,同时,又觉得未来困难重重,有些困难还不可知,而有些困难,目前已经显而易见了。“王厂长,我也要谢谢你!我年轻的时候,几度创业都没能成功,心里一直很遗憾。而且,我现在自认为还是年富力强,可惜啊,美国人不这么看了。”何乘风呵呵笑道,“我怕赛思中国如果干不下去,我就会彻底失业了,所以我还得谢谢你,给我提供了一条后路。”
听到这话,王贵林不由一愣。他没有想到,何乘风会把一张底牌亮给自己。他不安的心略略轻松了。看来何乘风对晶通电子还是有所依赖的。何乘风观察着他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