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里的犯人
chap_r(); 我妻子觉得我隐藏了一个犯罪秘密。每当我看报纸嘴里念叨着“囚徒困境”时,她就会抬起头奇怪地看着我,问:“哪个囚徒?”“没什么。”这是我的回答。每天我都惊讶于能在新闻里找到那么多与这种困境相关的例子。我先来为那些还不了解这个术语的读者解释一下。“囚徒困境”是游戏理论中的一种模式,能帮助我们理解社交行为,比如下面这个例子。
两个嫌疑犯被同时指控犯了罪,被关进两个牢房,分开审问。他们得到的承诺是:“如果你能证明另一个人的罪行,那你就会获得自由,而他要负全部责任,被判重刑,蹲监狱五年;如果两个人都不认罪,就各自被判两年;如果互相指认——请注意这是事件的核心——就会同时被判三年。这就是囚徒困境。”“罪犯”不难解释,两人最终都会被关进牢房,还会被恐吓要关很久。对于“困境”这个概念,如果我们理解了以下事实,也就很快清楚了。一方面,嫌疑犯们可以将刑期控制在最短时间内,也就是两年,前提是互相合作,什么都不承认,谁也不出卖对方。而另一方面,他们每人都想通过出卖对方,即自私行事,来使自己获得最好的结果。最终,自己不用受罚、让另一个人承受重罚,总比各自蹲三年大牢要好多了。
现在问题来了。两位当事人都自作聪明地算着小账,结果互相指责,同时被判三年!不管这听起来多蠢,通常我们就是这样行事的。这种模式可以借助电脑作为游戏来玩。具体的技术细节我就不多说了,我们只要了解,从电脑模拟中表现出的是,如果游戏只进行一次,自私就总会战胜合作。如果连着多玩几次,这其间的每一次,每个嫌疑犯都要做出自私或是合作的选择,画面便大大不同了:合作是有益的!放弃自私,选择合作,长期而言会带来很多好处,在这里则是减少刑罚时间。
这种模型就只是用来玩玩的吗?不是的,不光是用来玩的,因为这种模式——这里是指囚徒困境,可以用来解释包括合作在内的社交行为。在进化的过程中,自私并不会每次都胜过合作。倘若动物间相识已久,相比为自己争权谋利,合作能带来更多好处。
正如我在第一段中写的那样,有趣的是,这种模式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就此我还得找个机会跟我妻子好好解释一下。如果“游戏”接连玩了好几次,人们就会倾向于选择合作。您的老板每个月都给您发工资,以交换您在工作中的付出。他也可能突发奇想,决定某个月不给你发工资了,这样一来,他的经济状况是好了,不过他还是很快会放弃这种疯狂的想法,因为“游戏”会立刻出现以下状况:您将停止为公司效力,即终止与您老板的合作,直接去找另一份工作。您会想,那个自私的老板就这么个名声,是找不到新员工的。这个工作换钱、钱换工作不断重复的合作,确保了一个稳固的系统,从而使我们的社会得到稳定发展。
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我们每次付钱买面包、跟邻居借鸡蛋而对方肯定你会还的众多情况中。事情的关键是,双方通过这些重复的行为,都知道自己的合作会换来他人的合作,即互相给予。不过在人类社会中,这种平衡并不总是这么显而易见。
我们时而看到自私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出现,其实只要稍微动脑子想想,就能把它们赶走。我们要想的是社会利益。就拿报纸上的具体例子来说吧。金融危机中,比如我们在2008年、2009年受的折磨,倘若人们能一起少存点钱、多花点钱,就能减轻危机,经济便可由此良好地运转起来,从而使危机得到缓解,这对整个社会,也就是对我们大家来说是件好事。可是我们中的大多数都不会这么做!大家还是想着存钱,使自己的生活得到更多保障,可却因此加重了危机,对所有人来说都没好处。这种行为背后的想法是,只要别人都多花点钱,就会对我们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