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人人都会微笑
    chap_r();    一对年轻情侣出现在餐厅大门旁,接待他们的女服务员问:“请问您预订了吗?”年轻男士带着稍许歉意,给出了否定的回答。只见他咬着下嘴唇,把脑袋从左晃到右,明显比平时摇头的时间长。他会责怪自己没有遵守餐厅的就餐守则吗?这时,女服务员的眼睛把所有桌子扫了个遍,试图解决这对情侣的就餐问题。她说:“我们来看看有没有什么解决办法。”情侣中的那位女士将头稍稍低下,肩膀也挂了下去,眼睛盯着鞋尖,就像犯了错被抓了个现形似的。一个小小的、透着害怕的微笑出现在她脸上。

    过了一会儿,女服务员带着一脸灿烂的笑容回到了那对幸运儿身边,看来有办法了。她说了声:“跟我来吧!”三个人便朝我旁边的一张桌子走了过去。写着“预约”的小牌子被悄悄拿走了,女服务员对情侣眨了眨眼,示意那张桌子可以给他们用。年轻男士有些担心地看着她,双腿微曲,还挠了挠脑袋,然后坐了下去。接着女士也坐了下去。两人面对面,身体前倾,像是要越过桌子抱到一起似的,最后还不忘透过眼角偷偷打量四周。有人看见他们的“罪行”了吗?自己没预约,却占了一张别人预约的桌子!

    而我却非常感谢这家餐厅,不光因为他们为这对情侣解决了就餐问题,还为我在等待主餐时提供了一个有趣的场景。那两个年轻人的每一个脚步、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映射出人类社交行为中最基础的元素之一:对愤怒的抑制。微笑、低头、屈腿、挂肩等动作使身体变得矮小,这些都是人类行为规律中虽然微小却十分清晰的信号,用来表明自己没有任何愤怒的意图。

    对了,那个微笑,您可能会说是友好的象征。那也没错,不过它首先还是一种抑制愤怒的信号。人们说错话、摔破东西、在街上撞到别人时,紧随其后的都是一个微笑,好像在说:不好意思,我做了件蠢事、违反了规则、冒犯了您,可我不是故意的,没什么恶意,不想找麻烦。把微笑想成友好的象征也没错,因为友好也可以解释成对愤怒的抑制。一个人总不能既友好又愤怒吧。如果你想表明自己没有恶意,那么一个友好的信号就是个好办法。难道人类的大脑都能这么理智地运转吗?不,当然不会。这与一个天生的行为系统有关,而系统的绝大部分由编了码的基因组成。在深入讨论之前,我们还是先去看看我的邻桌。他们为什么要发送那些信号呢?不就是来吃点东西吗?

    那位男士和女士是被负罪感玩弄了。他们没有预约而是占了别人预约的桌子,从而导致了问题的出现。虽然只是小小的负罪感,可还是现身了;而我们的大脑又非常敏感,即便只是情感、情绪、动机等方面极其微小的变化。这两人坏了规矩,于是想向众人表明他们并没有恶意,不会制造麻烦,也不会袭击他人,只想乖乖地把面前盘子里的菜吃光。不过他们发送的愤怒抑制的信号极其微弱,几乎不被察觉,可以算作微观信号,不过起先也只是个微观错误罢了。

    服务生带来了个坏消息:维也纳炸猪排没了。他说:“真不好意思,炸猪排都卖完了,真是对不起,您觉得这个怎么样?”他的手颤颤巍巍地指向菜单,又接连说了好几个“对不起”。这也是对愤怒的抑制,因为他也打破了规则。试想,一个顾客点了炸猪排,那端上来的就应该是炸猪排。服务生的基因指挥他去抑制愤怒:别打我,我知道我错了,不过错就至此,不会再严重了。“对不起”是我们时常听到的一种愤怒刹车,它以语言信号的形式呈现于以上情境中。这个词语及其发音虽不由基因决定,却是抱歉的发条,因为道歉就相当于抑制愤怒。在这里,文化再次对由基因控制的行为做出了补充。基因说“快道歉,抑制愤怒”,文化就找到了一个常用的词。

    讲到现在,您可能早就产生了以下疑问。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碰到的这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达尔文告诉你,为什么男人不坏女人不爱简介 >达尔文告诉你,为什么男人不坏女人不爱目录 > 人人都会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