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从愤怒到自信到宽恕
价(使其内疚)。
.如果我宽恕他们(自己),我就会对他们(或自己)失去控
制。
.如果我宽恕他们,我就不能表达我的不满了。
.我不得不表现得更好。
.宽恕是软弱的标志。
.对他们的益处大于对我的好处。
不满与报复
宽恕并不意味着过去发生的事情不再重要,而是表示自己放弃了惩罚他人或报复他人的动机。宽恕不是短期能实现的,宽恕 的前提是,彼此能认识到对方的伤害。一些人在没有弄清自己的愤怒和痛苦之前,就试图宽恕他人,结果他的不满仍然存在。因此, 宽恕也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学会宽恕,就是学会让痛苦成为过去。 而报复。无论对于自己,还是对于我们所拥有的人际关系都是有害 的。我们常常含着怒气,却没有理解自己的愤怒。我们常常告诉自 己我们是多么应该生气,却没有反问自己,生气到底有什么用。
朱迪对父母的冷淡态度深感愤怒,她将自己的不幸都归罪于 他们。她这样做的原因是,她认为:“我不可能过得比现在更好, 因为我的父母造成了我今天的下场。因此,我永远是他们的附属品,他们掌握着我的幸福。我对自己的生活无能为力。”
渐渐地,朱迪意识到,是愤怒(报复的动机)使她与父母的关系变得如此糟糕。如果她想宽恕他们,就需要做出一系列的改 变:首先,她需要弄清她的痛处在哪儿,即找出她愤怒的根源。其 次,她需要意识到,她认为她父母的冷淡态度使她受到了伤害,令 她不幸福,即是说,她自己放弃改变生活的努力。她意识到,她 以前—直认为自己是个“受害者”,她没能化解这种情绪,却被它 牢牢地控制着。诚然,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最好,但长大后,我们 仍然可以创造我们理想的生活。当朱迪宽恕了她父母后,她不再 生气,感觉到自己获得了自由。
如果我们对某人或某事深怀不满,我们也会感到自己是—个 “受害者”。这种附属地位会严重地影响了我们对生活的控制感。 我们会形成对他人的不信任感,这使我们无法建立有意义的人际关系。宽恕(放弃报复动机)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宽恕他人时,我们对自己说:让—切成为过去,我不再是这事件的受害者。我的—位病人曾这样告诫自己,给自己宽恕的勇气。她给 了自己一次掌管生活的机会。宽恕不是软弱,一些人体验到:“让 往事成为过去”会给人如释重负之感。
宽恕我们自己,意味着用同情的心对待自己。你不应要求门己完美无缺,永远不犯大错误。许多宗教都强调了宽恕的重要,例如,佛教有一种被认为“慈悲”的修行,用来帮助人们学习如何 同情自己、宽恕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