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四章 知觉心理学家 -2
904-1980),他的崇拜者认为他是“20世纪视知觉方面最为重要的学者”和“知觉心理学世界里最有创见的理论家”,可是,他的理论被大部分知觉专家看作是“极为难以置信的”(一位评论者甚至认为他的理论太过“愚蠢”,根本就不值得讨论),也没有行家倡导他的理论。

    吉布森在1950年和1980之间形成他激进的知觉概念时,对他的事业并没有多大的帮助,他对总体的主流心理学中现存的知觉理论更是嗤之以鼻。他典型的评论是:“心理学,或者至少是美国心理学,是一种次等的学科……主要的原因是,它对自己的主题并没有敬畏感”,“心理学[是]要寻找错误问题的答案;选择来研究的问题都是对于研究很方便的,而不是相关的问题”。可是,尽管他的观点听上去怒气冲冲,而且还有严重的听力问题,他一向总还是很平和的,很迷人,非常友善,跟他接触过的几乎所有人都喜欢他,一位热情的编年史学者认为他“非常迷人、有活力,很可爱”。

    吉布森出生在俄亥俄省的一座河边小城里,并在中西部的各处长大,其父是一位铁路寻视员。这使他有很多机会搭乘火车,并在铁路上体验到很多后来成为他的视知觉理论核心元素的东西。如他在一份简短的自传中所言:“8岁的时候,我从铁路上知道了世界看上去是一个什么样子,站在列车后部看世界时,它看上去是向内流动的,而从火车头看去,它又是向外扩大的。”

    吉布森去了普林斯顿大学,可是他觉得这里的一些人不如人意,而情愿去接近他叫做“神经病”的一些人。有一阵子,他在哲学和社交活动(他一头卷发,方脸,长相极帅,很可做一个领袖人物)之间来回不定,可到了高年级以后,他选了一门心理学,立即就喜欢这门学科了。他在普林斯顿读心理学研究生时,受到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然而,1928年,他接受了去斯密斯学院当教师的委任,在那里遇到科特·科夫卡,接着,虽然他没有成为格式塔学者,却受到了格式塔心理学中有关组织和结构概念极大的影响。

    一些年来,吉布森对社会心理学和相对传统一些的知觉研究都有兴趣。接着,在二战期间,他被“陆军航空人员航空心理学计划”请去开发深度知觉测试,以确定谁具有飞行,特别是成功起飞和降落必备的视觉敏感度。

    也许因为吉布森早期在火车上的一些经历,他认为传统的深度知觉提示,包括阴影和视点,都没有什么价值。在他看来,这些都是以油画和客厅里的立体照相机,而不是现实中的三维特质,以静态的图象而不是以移动为基础的。对他显得更有用得多,更现实得多的,是两种提示:纹理阶度,就像飞行员在接近地面时迈出最后一脚时看到的跑道上不规则变动的粗糙;还有活动视点,或者是当一个人在环境中移动时物体之间不断变化的关系的流动,包括飞行员在起飞和降落时看到的所有东西。这些提示很快就被接受了,到今天仍然是深度知觉当中以提示为基础的理论中的一部分。

    吉布森的航空人员工作里面包含有他日后观点的精华部分。深度知觉中最为关键的机制(按照吉布森的说法,在所有的知觉中)不是视网膜图象,尽管它有许多提示,而在于物体之间相对关系不断变化的流动,及其处于感知者移动的环境之中的表面。

    这一概念后来慢慢主宰了吉布森在50年代和60年代的思想,当时,他在康奈尔大学做了相当数量的研究,并对其纹理阶度信念进行了测试。在有些测试中,他把一些发散性的奶瓶放在观察者和有纹路的表面;在其它一些实验中,他使观察者的眼睛发生肿胀,以避开对纹理过份集中。在还有一些实验中,他把乒乓球剖成两半,做成护目镜,因此,他的受试者看到的东西就像青蛙一样,没有表面,也没有体积。从类似的这些实验中,再加上他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心理学的故事简介 >心理学的故事目录 > 第十四章 知觉心理学家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