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三节 《三国志》(二)
大的。的确,培养后继者是极其困难的,领导者最大的忧虑也在这里。以刘禅来说,他是刘备年近半百时所生之子,刘备死时他只有十七岁。从这种意义说,也许他被过分地骄宠了。

    户田先生说过如下意思的话:quot;父母在艰难创业时所生的孩子多易成人。quot;这是告诉我们说:从某种意义上对于孩子说来,了解父母最艰难的时刻,和父母一起体验千辛万苦,是对孩子最大的教育。

    不过,刘备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对自己的儿子刘禅的未来,不掺杂任何私情。他预感到死期临近,向孔明托付一切后事,留下了遗言。吉川英治先生在他的作品中对这一场面做了如下的描写:

    quot;君(孔明——引用者)之才十倍曹丕。孙权也难与君相比。……所以必能安蜀,使基业不致坏坠。但太子刘禅年纪太幼,很难说将来会如何。如刘禅充分具有为帝之资,君又辅助之,固所欣慰。但,如刘禅鲁钝、非帝王之器,则丞相可自为帝,以治万民……。quot;

    随又给刘禅留下遗言:quot;汝父死后,汝可父事孔明。quot;吉川英治先生以动人的笔触接着描述说:quot;这该是何等英明的决心,何等悲壮的遗诏啊。这分明是说,太子如不才,汝可自立为帝、完成帝业。孔明伏俯在龙床之下,痛哭流涕,几成血泪。quot;刘备作为领导者不同凡响之处,正如表现在他对孔明的信任那样,他不搞专制君主那种习以为常的家天下,比起家天下来,他更重视大义,这说明他毫无私心的态度。

    他的这种态度,可以认为是君臣的楷模。而受托一切后事的孔明,在刘备死后,果真以quot;死而后已quot;的决心,为完成先主的大业,奋不顾身地开始了尽瘁于国的努力。

    这样,我们从各种角度来观察了刘备的人性,而他走过来的、波澜起伏的人生轨迹,也给人们留下了许多有益的教训。首先,这是刘备在西蜀建国以前的事:当时,他周围的人为刘备的不得志而深感愤慨,但他本人却泰然处之。为什么他会这样?当时在刘备的胸中有如下的想法,即quot;屈身守分,以待天时。——即所谓蛟龙潜子深渊,目的在于升天quot;(《三国志》,吉川英治著)。这里所说的quot;蛟龙quot;是传说上的动物,它潜伏在水中,等待雷雨,一旦时机成熟,就会化龙升天,在这里给人一种生活的启示:当人生处在逆境或不遇之时,应如何对待。

    特别是青年时代,一个人很容易为别人不承认自己的处境而悲叹,但青年时代也需要有一种深沉大度,内心里抱着到了四、五十岁时将会有属于自己的社会和时代的活动天地,而泰然地等待时机的到来。千万不要忘记如刘备所说的那样,曲是为了伸,竭尽全力,尽到现在的本分,一边等待着天时这样的生活方式,才是通向大成之路。

    而且,在人生中有时也会失败。遇到这种时候应如何自处,如何行动呢?刘备不只一次遇上过作战的不幸失败,有一次,他的结义兄弟关羽鼓励他说:

    quot;胜败乃兵家常事。人的成败在于时机,……时机来了则自然顺利,时不至则如何挣扎也无济于事。对待漫长的人生,得意时不为得意而骄,面临绝望深渊,也不陷入失落感。——

    不为外界所动,不受外界摆布,出处进退,均能处之泰然,才是最难能的啊quot;(同前书)。

    在人生中,如果面临一次失败,就悲叹来悲叹去,那就会甚至使整个人生陷于失败。倒是应当将这次失败作为下次胜利的动力和决心,以积蓄自己的力量。

    关羽还劝说刘备:quot;人也总要有几次须效仿泥鱼那种隐忍的时期quot;(同前书)。泥鱼,是一种什么也不怕的鱼,遇上久旱水涸的时候,就会全身裹上呢,滚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我的人学简介 >我的人学目录 > 第三节 《三国志》(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