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二章
荒而逃。

    贼问许新国:你是干什么的?许新国问贼:你们是干什么的?看到他们手里居然捧着墓中的物器,就又说,我是来抓贼的。贼们互相看看说:贼把贼碰了个仰绊,你要不是贼,半夜三更来这里干什么?这时有人喊:他是许所长,快跑。原来盗墓贼中有一个曾在墓群发掘工地干过活,认识许新国。有个戴皮帽子的人说:跑什么,我们救了他的命,他还要抓我们,良心要不要了?

    许新国说:这种良心我不要了,我宁肯叫狼吃掉。说罢就大喊一声,把东西放下。盗墓贼们转身就跑。许新国愤怒地扔出了手中的石器,可惜还是没有打着。

    这天晚上,许新国遇到了三拨盗墓贼,但一个也没有抓住,自己反而被盗墓贼抓起来扔进了掏空的墓坑。有人喊:把他埋了。幸亏这时天亮了,盗墓贼们都怕互相看清面孔日后被同伙告发而没有下毒手。

    一连三天许新国都守在墓群里。寒风呼啸着,气温在零下三十多度,墓坑里的石头几乎都要冻裂了。贼们远远地看着他,没敢过来。但他坚持到第四天就冻饿得受不了,蹒蹒跚跚朝山谷外面走去。他知道盗墓贼们又会活跃起来,更知道他一个人是无法长期守在这里的。他又一次为墓中文物的失窃而潸然泪下。

    后来他把盗墓贼猖獗的情况反映给了公安局,那时候还没有藏獒支队,那时侯的案件真多,警力根本顾不上,都兰墓群依然连接着国际文物走私市场。更重要的是,那时候他人微言轻。

    直到1994年,他东山再起——再度出任西羌考古研究所所长,并主持都兰吐蕃墓群的继续发掘,墓群的公然被盗才变成了地下活动。

    我们攀上大墓,看到山头被削平的地方露出了一层方木,每一根方木的宽长都在五十公分左右。让人想到,如果不是就地取材,这么多的大木头如何运来?大墓背后连接着山体的地方挖下去了一道宽约五十米、高约一百米的深壑,工程之浩大令人觉得愚公同志回来了。许新国说:墓室仍然深藏不露,可是经费已经没有了,只好停下。我们现在主要是发掘周围的小墓,出土了不少东西。

    我们走下大墓,来到此起彼伏的墓群里。好几个墓室正在显露珍宝。我第一次知道吐蕃人还有陪葬鸟蛋的。那么大的鸟蛋就像腌制了一千多年。生它是鹏,埋它是人,栖落在吐蕃人的肩膀上猎逐野物的大鸟以及属于它的一切,就这样随着主人成了我们今天的文物。还有人头马——人和马的合葬里,骨殖痛苦地蜷曲着,可以想见他们当初是活蹦乱跳的殉葬品,这是吐蕃当时信奉苯教,存在人殉制度的实证。还有用织锦裹起来的侧身屈肢的尸体——活人把死人绑起来,让他们用婴儿回归母体的形状蜷缩在棺木里。还有那么多金的银的铜的铁的陶的木的漆的骨的石的兽皮的器皿,还有玛瑙石、绿松石、玻璃珠、蚀花珠,还有依然斑斓着的各式各样的唐代丝绸和古藏文木简牍册——这是最重要的:丝绸和古藏文,它们在不知不觉中,成了吐蕃历史发展的动力。

    当初他们恨不得把整个人世间都搬到地底下去,现在我们又要千方百计地让他们和他们带走的东西返回人间。这就是时间的分工,时间一有分工,就出现了历史和现实的区别。考古就是把历史挖出来,让死亡重见天日,然后映照出现实的黯淡。

    现实的确是黯淡了。马卫国、考古学家许新国、博物学家罗山、艺术家张文华都这么认为。他们说还是古人伟大,也只有古人伟大,古人能把自己变成文物,而我们是不行的,我们将是一把灰,随风而去。属于我们的一切也将只能是燃烧过的煤渣,无限重复着的图画。

    巫圣大黑天创造的历史

    乱草丛里藏着一些挖出来的木头,木头旁边有一个挖开的大坑,等我爬起来后,许新国说:人头鼓就是在这里出土的。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敲响人头鼓简介 >敲响人头鼓目录 > 第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