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三三章 昼答渔夫夜读《离骚》
头脑,还想问问是怎样的好去处,具体在什么地方。渔翁看透了她的心思,不等她开口,抢先催促道:“你趁太阳还没有出来,赶紧走,现在莫急着问,你跟着去,到时候就知道了。”说完就搀扶屈原上了轿子,由四个汉子抬着,直向玉笥山走去,小媭默默地紧跟其后。

    那时的玉笥山,山高坡陡,怪石嶙峋,林深草密,竹修篁幽,鸷禽林间栖息,猛兽洞穴居住,莫说抬着轿子登山,便是空手而上,也要累得腰酸腿疼,热汗百流,且随时都有生命之忧。一行人攀山崖,穿密林,越溪涧,绕葛藤,避禽兽,弯弯转转,曲曲折折,上上下下,来到了一片遮天蔽日的桃树林内。树上果实累累,林中鸦雀无声,好一个幽静的所在!只可惜他们晚来了几个月,倘使春三月来,这里必是粉霞的海洋,芬芳的王国,百鸟争鸣的世界。轿子在林间株隙宛转曲折,艰难前进,走了大约有一顿饭的工夫,前边是一个葱笼而高大的陡坎挡住了去路,汉子们就势落下了轿子,老渔翁连声说道:“到了,到了,就在这里。”小媭忙上前看,只见庞大的陡坎上尽是绿树翠竹,攀援的藤萝。藤萝从陡坎上垂挂下来,搭在高高的桃树枝上,形成了一个绿色的长廊。渔翁帝小媭躬身披藤进入长廊,又行几步,坎壁上那茂密的灌木丛中隐约有一个圆洞,径可五尺,似怪兽张着的一只大口。渔翁导引在前,小媭紧随其后,微躬身进入洞中。休看这洞口并不显眼,洞内却大若屋宇,宽似厅堂,且既不阴暗,又不潮湿,凉风习习,异香阵阵,入洞片刻,浑身热汗顿消,好不舒服!洞内收拾得干干净净,还用竹子架好了一个临时床铺,并一应器具井井有条。小媭看后,喜出望外,一股无可名状的暖流在周身流淌。她急忙返身出洞,与众人将父亲搀扶进来,让他在竹床上舒舒服服地躺了下来。说也神奇,过了不到半个时辰,屈原便觉得高烧已退,力气倍增,恍若成仙得道一般,身轻气畅,心扉洞开。他不仅慢慢地睁开了眼睛,还能让女儿扶起身来,斜依在竹床的靠背上。他环视着洞里的陈设,亲昵地望着身旁的众乡邻,微笑着说:“多谢众乡邻为屈平寻得如此清凉之地,真乃别有洞天也!”小媭见父亲来此不久病体便大有转机,既莫名其妙,又兴奋感激,一把抓住老渔翁的手,寻根究底地盘问起来:“大伯,您是怎样找到这样一个仙境宝地的?”

    渔翁见问,笑着回答说:“你不是要我找个阴凉的地方给三闾大夫养病吗?我听了一直在心里盘算。猛然想起这里有一个蛮大的洞穴,春头上有一股浸凉浸凉的泉水流出来,冰人肌骨;三伏六月,水渐断流,于是便有一股凉森森的风从洞里往外吹,岂不是风水宝地!因为这洞外繁茂的桃林,人们便称这洞为‘桃花仙洞’或‘桃花洞’。相传当年洞外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庙宇,洞内有一尊玉雕王母娘娘的神像。每年三月三日王母娘娘寿诞之日赶庙会,唱戏三天,周围数十里的百姓都来上香进供,热闹极了!后来不知何年何月,一场天火把大庙化为灰烬,变成了废墟,与此同时,洞中的玉雕像也不翼而飞了。从此,这里便逐年冷落了下来,年深月久,竟至于烟灭。如今,除了进山打猎和采药者,很少有人到这里来,因此知道这个洞的人也就不多了。令人惊疑不解的是,庙宇既焚,为何庙前的桃林犹存?”讲到这里,老渔翁似乎意识到自己把话扯远了,马上拉了回来,说道:“三闾大夫不是要找个清凉的地方养病吗?我跟众位乡邻一说,大家便扛着工具上山来,花了两天两夜的工夫,把洞内的积土和杂草清理出去,瞧,蛮漂亮的嘛……”

    听了渔翁老伯的介绍,小媭真不知该说啥好。她失神地望着大家,两眼汪着感激的泪水。突然,“扑通”一声,小媭长跪于地,叩头不止。

    老渔翁急忙弯腰将小媭姑娘扶起,劝慰了一番,然后与众乡邻抬着空轿下山去了。

    第二天一早,老渔翁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屈子传简介 >屈子传目录 > 第三三章 昼答渔夫夜读《离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