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督学福建
;八音齐奏,笛清怎比萧和!"“笛清"暗含"狄青","萧和"暗指"肖何",也是一句语意双关,谐音喻人的对联,一文一武,文胜于武,对得天衣无缝。
纪晓岚对出了下联,打消了心中的块垒,恢复了往日的诙谐、乐观、旷达的本色,但没有当场对出下联,失去扬眉吐气的机会,成为他久久的遗憾。
确实正如纪晓岚心中所想,当时南方的文人,有一种偏见,认为南方人天资优越,所以文士多出在南方,北方则愚氓不化,没有什么才学。北方人到南方做官,往往受到南方人的轻视。
纪晓岚到任第一天,就听侍从人员向他禀告:有人说他只不过是读过《三字经》、《百家姓》之类的东西,没有什么真才实学,怎么配到南方来做提督学政呢?纪晓岚心想,果然不出我所料,要是没有点真本领,他们还真的不会把我放在眼里,我且不露声色,看看再说。
过了几天,寓所门口贴出来了一副联,却只有上联,没有下联,联语是:"我南方,多山多水多才子;"纪晓岚一看笑了,这不是公然挑战吗?看来不露一手,还真有点压不住邪气。便对官署里的人们说:"此联出的很好,可惜是没有下联,诸位谁来补个下联?"人们正要看看这位新任督学的才华呢,当然谁也不肯多事,纷纷推让说:"我辈才疏学浅,还是由大人来题吧。"纪晓岚微微一笑,说道:"既然诸位赏脸,我就献丑啦。"当场唤过笔砚,大笔一挥,写就下联:"俺北国,一天一地一圣人!"众人看过,啧啧不已,下联不仅对仗工整,而且气势磅礴,寓意精深:山多水多,也要由天覆地载;才子再多,也是圣人的学生,看来这督学大人确实有两下子。
过不几日,又有人向督学大人说道:"督学大人办公的'笔捧楼'中,原来有山魈出没,不知督学大人见到没有。"笔捧楼,左右两侧各有一座高塔,并且上层的窗户却被高高的墙壁遮挡的严严实实的,上层室内很难进来光线,只有中午才能看清室内的情况。纪晓岚命人把两侧的墙垣拆掉以后,又把四面的窗户都打开,这样不但室内亮亮堂堂,而且向外望去,远山翠霭如在目前。他题了一幅匾额挂在楼前,匾额上的三个字是:"浮青阁",又写了一副门联:地迥不遮千眼阔窗虚只许万峰窥人们看了,见纪大人的对联不仅对仗工整,而且摹景贴切,意境宏阔,确非等闲之辈,便有些佩服起来。
等到举行院试,人们又领略到了这位纪大人的文章风采。
原来纪晓岚心想,不是有人说我只读过《三字经》、《百家姓》之类的东西吗?好,我就从这上边出题,看看才子们会不会《三字经》和《百家姓》。
他出了三篇文章的题目,第一篇用的是《三字经》的头一句:"人之初";第二篇用的是《三字经》的第十一句:"子不学";第三篇用的是《百家姓》上的第一句:"赵钱孙李"。
这下可好,参加考试的秀才们都傻了眼,不知道这文章怎么做。一场下来后,有人抱怨起来说道:"大人出题太平,我们学的是《五经》、《四书》,这里却只出《三字经》、《百家姓》,这岂能算作出题?"纪晓岚微微一笑:"《三字经》、《百家姓》都是启蒙文字,各位生员尚且未曾读过,难道尚须重新开蒙吗?"生员们感到受了奚落,很不服气,论说纷纷。有人议论道:我们不会,他也不一定会,无非是故作高深,让我们出丑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