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扈驾南巡
、八索九邱、皆无不通晓;引经据典,高谈阔论,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纪晓岚见难不住他,就以总纂《四库全书》时见到的皇家秘籍相问,琴瑟琵琶居士依然侃侃而谈,有板有眼,如数家珍,一字不差,纪晓岚甚为惊异。渐渐地,这老者的话题纪晓岚已难以插话。有的他只是知道书的名称,而不知其内容;有的则是他从未听说过的。心中暗想,某书已经亡佚了千年,这老者何由得知?
纪晓岚心中一惊,暗忖:老者难倒非人?说不定是什么神灵仙怪吧!想到此处,纪晓岚暗取出礼部正堂之印,乘老者不备猛的向他的额上一按。老者翻身倒地,显出原形,乃是一大如锅盖的老鼋。仍作人言说道:"余此来乃为求教,并无恶意,何必如此恶作剧?"纪晓岚忙用水给他洗掉额上朱印,然后作揖道歉说道:"我思量你决非凡人,故而开了一个小玩笑。愿输一个东道,以补前衍,再作竟夕之谈何如?"老鼋转瞬间又复了人形,摇头苦笑说道:"我已修练三千年之人,本为慕名而来,以广见闻,不想君以一举,已损去三百年道行。"闻听此言,纪晓岚歉疚不已。即而老鼋又自言自语地说道:"咎由自取,不尔尤也。"语毕转身而出。
纪晓岚连忙起身,追至户外,已是踪影皆无,唯闻虫声唧唧,江水滔滔,满天星斗,一江明月而已。回身复坐案前,案上一切如旧,不觉疑惑起来,刚才莫非是梦?却见那方官印,已从囊中取出,放在了书案之上;老鼋的谈论之声,犹在耳边回响。是真是幻?难辩难解。困惑间倒在榻上,酣然一觉到了天亮。
纪晓岚想起昨夜之事,犹历历在目,琴瑟琵琶居士的一番宏论,全都清楚的记得,越思越想越觉得不是梦境,而是真的发生过的事情。他把这事说给彭元瑞,彭将信将疑,笑着说道:"世上之人,没有比纪大学士学问更深邃的了。但神仙灵怪,那又非凡人所能比的了。正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此话实可信矣。"这天午后,纪晓岚随着乾隆,出了金山寺,微服来到附近的一个江村。君臣两人都感到口渴了,便走进一户人家求茶。这家竹篱柴扉,房屋低矮,不想竟然灶无烟火,衣不蔽体,主人面黄饥瘦,几个孩子皮包着骨头,正啼饥号寒。主人见有人进来,有气无力的打了声招呼,便站在一旁,垂泪不语。这幅悲惨情景,真令人目不忍睹。乾隆这时水未沾唇,却也不觉得口渴了,忙问这是什么缘故,致使身世家境如此凄惨呢?
原来这一带每到汛期,堤防毁坏失修,无所遮拦,江水肆意漫溢,禾稼全部被淹没。收成无几,赋税又重,因此一家老小难以卒岁,现在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一家老小只能以野菜充饥。
纪晓岚跟着乾隆退出院来,正要奏请皇上,要官府施以救济,却听皇上说道:"纪爱卿,可曾带有笔墨?"纪晓岚知道皇上有走到哪里题字到哪里的爱好,早在身上带好笔墨准备着,于是回道:"陛下,笔墨虽然带有,但不曾携带纸张。"“这也无妨"。乾隆说道,转身又向送出门来的主人说:“俺给你在门上题几个字,自会有人给你家来送衣食的。"主人听说,又惊又喜,跪下叩头感谢。
纪晓岚研好墨,乾隆提笔在手,在柴门的木框上,写下一幅门联: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还有横批为"日南日南"。主人莫明其妙,也不在意,由他们写完告辞,自己便回院内去了。
乾隆离开这家门前,回首向纪晓岚问道:"爱卿可解其意?"这副门联,纪晓岚已经猜透,但仍很谦恭地说道:"陛下睿智天聪,猷模宏深,为臣才疏学浅,解释如有不当,乞万岁恕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