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王阳明格竹的教训
包括这种处理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活动。
人们的实践活动形式还有科学实验。科学实验是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从生产活动中逐步分化和发展起来,到近代就成为人们的一项重要的实践活动。在现代化生产中,科学实验的作用越来越大,如电子计算机、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光纤通讯。激光、海洋开发、宇宙航行等新科学技术的广泛利用,都将使社会生产力发生新的飞跃,引起社会生活的重大变化。
社会实践有改造自然的生产活动、处理社会关系的社会活动和科学实验这三种基本形式,这就包括文化、教育、艺术等人类活动。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实践活动的范围不断扩大,实践的形式也日益复杂多样。
我们把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叫做实践,那么动物的活动能不能叫做实践呢?当然不能。我们在前面说过,动物活动与人的活动不同,而它们的区别就在实践。
实践活动有什么特点呢?首先,人的实践活动是能动的活动,具有能动性这一特点。能动性的意思就是说,人不仅能适应自然,更重要的是人能够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在这种改造和征服过程中获得对自然的认识。我们居住的地球发展到今天,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海上有巨轮行驶,空中有人造卫星运行,陆地上有无数的城市、村庄,这都是人类有目的地改造世界的结果。人类历史发展表明,自然界处处都留下人的活动的印迹,并且随着实践的发展,人类活动的范围会越来越广。
我们再来看看王阳明格竹为什么不能成功。原来王阳明以为消极地、静止地观察客观事物就能获得对于事物的认识,不懂得实践是一个能动地改造客观事物的过程,只有这种实践才能给人们提供关于客观事物的认识。对王阳明来说,你要认识竹子的内部结构和生长规律,要了解竹子的组织和器官的构造,你就得解剖竹子,利用显微镜来进行观察和研究;你要知道竹子的生长规律,你就得亲自种植竹子,观察竹子的四季变化,研究竹子生命活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生长发育)的规律,还要研究竹子对环境条件的适应和改造作用。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关于竹子的认识,才能说你认识了竹子。可见,王阳明正是不懂得实践能动性这一特点,导致格竹的失败。
人们的实践活动不是孤立的个人活动,而是社会活动。人们总是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才能从事实践活动。有些实践活动,如科学实验,好似都是科学家的个人活动,一些科学定律、定理还以个人命名,例如,牛顿定律、波义耳定律、爱因斯坦相对论等等,好像只是科学家们自己实践活动的结果。而实际上,任何科学家的物质生活资料,从事科学实验所需要的仪器设备和知识才能,以至语言,都是从社会中得到的。科学实验工作的进行也离不开他人的协作。特别是现代尖端科学实验的课题复杂,难度较高,规模较大,绝不是个人单枪匹马所能进行的。
说到这里,也许有的同学会这么想:如果说人类的活动不是单个人的活动,那《鲁滨逊飘流记》中的鲁滨逊,独自一人在荒岛上孤身生活着,奋斗着,他的活动不就是个人的活动吗?其实,鲁滨逊的活动也不是个人活动。鲁滨逊在荒岛上之所以能够生存下去,就是因为他身边有衣服、斧子、火枪等工具,这些东西都是社会提供给他的。而鲁滨逊上了小岛不久就收下了“星期五”当助手,并不是孤独一人。可见,鲁滨逊的活动并不是离开社会的。
可见,实践活动还具有社会性这一特点。
实践除了具有能动性、社会性之外,还具有历史性。历史性就是说人类社会的实践不会永远只停留在一个水平上,而是由低级到高级无止境地发展着。每一历史阶段上的实践都有自身的特点,不同历史阶段上的实践内容、规模和水平都是各不相同的。古代人就不可能像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