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本性本善__学习心得07
话「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大彻大悟,我们真叫做业障深重,老听都听不明白。世尊看我们真可怜,怎么办?教导我们一个特别法门,特别法门就是净土法门。教我们念,念什么?念阿弥陀佛,住在哪?住在阿弥陀佛这句名号当中。其它的念全部放下,用这一念代替万念,就不住其它的妄念,只住在一句阿弥陀佛这一念上。这就是相似的无所住,我不住万缘,万缘放下,然后提起佛号,就叫而生其心。你看这句话很简单,就念阿弥陀佛,这句就圆满达到。应无所住,我就不起妄念,「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就是而生其心,所以这个叫做微妙难思的法门。你看《金刚经》的玄理就这么简单我们就落实了,凡夫也有落脚处了。念这一句阿弥陀佛,《金刚经》已经圆满,得到念如意足。将来我们的果报在西方极乐世界,那更是如意,极乐世界如意是到圆满,真的叫如意足了。
第三个四神足里讲的,四如意足里第三是「进如意足」。进是指精进,不退步,人在菩提道上进步就快乐、就自在,就得到如意足;如果人要是退步,当然就会生烦恼,后悔、懊恼都会生起来,就得不到如意。所以,要真正得到修行的法喜,我们要精进。修学佛法一开头都得吃苦,没进门之前这一段是最困难,得咬着牙拼命干。等我们进了门尝到法喜,这个时候别人拉我们退我们都不肯退,因为什么?得到如意足了,用什么方法?一开始的精进,得用功努力。精进这两个字关键在精,精是因,进就是果,你要得到进步要懂得修因,因就是精,精就是不杂。就像师父提倡的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我们不要搞很多门,学这个学哪个,学得乱七八糟的,头脑糊里糊涂,不精,不精就不进,不进你怎么得到如意?所以师父上人告诉我们,修学净土法门要专精,一部经一句佛号足够,我们就念《无量寿经》,加上一句阿弥陀佛的佛号,这一生成佛足矣!这样的话,慢慢能够体会到功夫就得力,得力了,如意就现前。
第四个讲到是「慧如意足」。慧是指智慧,这个智慧是指般若自性的智能,当我们修学前面的欲、念、进如意足,后面就能够产生慧如意足。通过修行、修德能够启发性德,自性的智慧能够流露出来。慧表现在心不颠倒,他不散乱,怎么修?前面修念如意足,你的念纯一。比如说我们念阿弥陀佛,念这一句阿弥陀佛里头不夹杂、不怀疑、不间断,念如意足修成功,也是精进修成功了,你慧就现前。《弥陀经》里讲的一心不乱,一心不乱讲的念如意足,慧就是指心不颠倒,这是智慧现前。这四如意足建立在十善业道基础上,我们在这上面精进,能够得到身心轻安快乐。身心都得到轻安,轻安就是法喜,离开了烦恼你就得到轻安快乐。身轻安,就是你身体觉得很轻便,走路都快了,好像身体弹性增加,柔软度增加。为什么?因为你心态柔软,身就柔软,心就快乐,这是你修四如意足的果报。底下讲的是五根,请看经文:
【五根庄严故。深信坚固。精勤匪懈。常无迷忘。寂然调顺。断诸烦恼。】
这是指『五根』,这里的「五根」和下面讲的力,就是指五力,它们都讲的同样一个名目,这五个方面是指「信、进、念、定、慧」,五根五力它的名相是一样。比如说信,信根,信根就是有了根,根深它就有力,就像一棵树,如果根很深扎在土里,狂风暴雨都吹不倒,它就有力量,它就有信力。每一个有根之后就有力,根是因,力是果,所以五根和五力我们合在一起来讲。我们把下面五力,「力庄严故」也念一念:
【力庄严故。众怨尽灭。无能坏者。】
这是讲五力,这两条我们合在一起讲,这是讲五根五力。《弥陀经》里面也讲到「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分」,这都是三十七道品里的科目,我们下面会讲七菩提分、八正道分。首先我们来看信根,五根也好,五力也好,首先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