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着。《醉归盩厔》诗说:几天不在家,不是公事紧。为看牡丹花,直等花开尽。元微之有《入永寿寺看牡丹》诗八韵,《和乐天秋题牡丹丛》三韵,《酬胡三咏牡丹》一绝句,又有五言二绝句。许浑也有诗说:近来牡丹真价贵,几万铜钱买一棵。徐凝说:大街小巷到花期,车马纷纷看牡丹。又说:有谁不爱牡丹花,绝好风光难比它。既然如此,那么元、白不是没有牡丹诗,唐人也不是不重牡丹啊!
长歌之哀
【原文】
嬉笑之怒,甚于裂眦①,长歌②之哀,过于恸哭。此语诚然。元微之在江陵,病中闻白乐天左降③江州,作绝句云: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④。垂死病中惊起坐,暗风吹雨入寒窗。乐天以为: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微之集作垂死病中仍怅望,此三字既不佳,又不题为病中作,失其意矣。东坡守彭城,子由⑤来访之,留百余日而去,作二小诗曰:逍遥堂后千寻木,长送中宵风雨声。误喜对床寻旧约,不知漂泊在彭城。秋来东阁凉如水,客去山公醉似泥。困卧北窗呼不醒,风吹松竹雨凄凄。东坡以为读之殆不可为怀,乃和其诗以自解。至今观之,尚能使人凄然也。
【注释】
①裂眦:也写作裂眥,多用来形容因发怒而眼睛睁得极大,眼眶似乎要裂开的样子,形容极其愤怒的神态。也说目眥尽裂。
②长歌:很长篇幅的歌唱或者拖长了声音唱歌。
③左降:贬官,多指由京官降职到下面州郡。
④九江:也就是江州,即今江西九江市。
⑤子由:即苏辙,字子由,苏轼之弟,与苏轼一同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历任推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苏辙与其兄一样,耿直不羁,因为上书进谏,被贬到雷州,又多次迁徙。
【译文】
带着嬉笑的愤怒,超过吹胡子瞪眼;用歌声表达的悲哀,超过嚎啕痛哭。这话一点也不错。元微之在江陵时,正在生病,听到白乐天被贬到江州(今江西九江市),作绝句说:残灯将灭晃又晃,此夕闻君贬九江。垂死病中惊起坐,窗外风雨打身上。白乐天认为:这些诗句,别人听到都受不了,何况我呢!元微之集中作:垂死病中仍怅望,仍怅望这三个字既不好,又不题是病中作的,就离开原意了。苏东坡做彭城(今江苏徐州市)太守,弟弟苏辙来看他,住了一百天才离去。作了两首诗说:逍遥堂后面高大的树木,夜里常送风雨的悲声。我本是高兴地来践约会,哪知道是在凄楚的彭城。秋天的东阁像凉水一样清冷,客人走后,我只有借酒消愁,一醉如泥。疲倦时躺在北窗之下,叫也叫不醒,和我相伴的是松竹中的凄凉的风雨之声。苏东坡认为读了实在不能忍受,便和了两首诗,自己宽慰自己。就是今天读起来,仍然使人十分悲凉。
韦苏州
【原文】
《韦苏州集》①中,有《逢杨开府》诗云:少事武皇帝,无赖恃恩私②。身作里中横③,家藏亡命儿。朝持樗蒲④局,暮窃⑤东邻姬。司隶⑥不敢捕,立在白玉墀⑦。骊山风雪夜,长杨⑧羽猎时。一字都不识,饮酒肆顽痴。武皇升仙去,憔悴被人欺。读书事已晚,把笔学题诗。两府⑨始收迹,南宫谬见推。非才果不容,出守抚惸嫠⑩。忽逢杨开府,论旧涕俱垂。味此诗,盖应物自叙其少年事也,其不羁乃如此。李肇《国史补》云:应物为性高洁,鲜食寡欲,所居焚香扫地而坐,其为诗驰骤建安已还,各得风韵。盖记其折节后来也。《唐史》失其事,不为立传。高适亦少落魄,年五十始为诗,即工。皆天分超卓,不可以常理论云。应物为三卫,正天宝间,所为如是,而吏不敢捕,又以见时政矣。
【注释】
①《韦苏州集》:韦应物诗集之一。韦应物曾经担任苏州刺史,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