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心经讲记(纯果法师著)
鸿〉问〈无住禅师〉,云何不生?云何不灭?如何得解脱?师曰:见境心不起,名不生。不生即不灭。既无生灭,即不被前尘所缚,当处解脱也。又《大智度论》云:空故无相,无相则无作无起,是法常住不坏,故无生无灭。又《顿悟入道要门论》云:贫道闻〈江西和尚〉道:汝自家宝藏,一切具足,使用自在,不假外求。我从此一时休去,自己财宝随身受用,可谓快活。无一法可取,无一法可舍,不见一法生灭相,不见一法去来相,遍十方界,无一微尘许不是自家财宝。但自仔细观察自心,一体三宝,常自现前,无可疑虑,莫寻思,莫求觅,心性本来清净。而声闻缘觉对于诸法的观感,是较达观。二乘认识诸法是幻化,幻化诸法,虽生即是不生,虽灭即是不灭。可是他们犹有弊病,就是认识诸法有垢有净。有垢,是有烦恼可断。有净,是有涅槃可修。殊不知垢净等法,乃是假相空谈,若是不去执著,当然就无垢净可分,如诸有漏色中不垢,诸无漏色中不净。现在二乘的错觉,是在分别垢净诸法。如《大般若经》云:色蕴非染非净,受想行识蕴,亦非染非净。如是色蕴非染非净,是谓般若波罗密多。如是受想行识蕴,亦非染非净,是谓般若波罗密多。又《大智度论》云:如无余涅槃不生不灭,不入不出,不垢不净,非有非无,非常非无常,常寂灭相,心识观灭,语言道断,非法非非法等相,用无所有相故,慧眼观一切法,亦如是相,是名六波罗蜜等与解脱等。至于权浅菩萨,他们虽无分别垢净诸法,却以增以减又作一番计执。犹若万德俱圆似增,惑业断尽似减。殊不知真空实相中本无增无减,从来修证不得,德满不增,从来变迁不得,障尽不减。故知诸法在圣不增,在凡不减,此谓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又《大般若经》云:一切法非减非增,是谓般若波罗密多。又云:〈善现〉复白佛言:菩萨为诸有情,擐功德铠勤精进者,如为虚空发勤精进。何以故?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满中如来应正等觉,如竹麻苇甘蔗等林,若经一劫,或一劫余,为诸有情常说正法,应度无量无边有情,令入涅槃究竟安乐,而有情界不增不减。所以者何?以诸有情,皆无所有,性远离故。又《大智度论》云:佛答:色等法,乃至涅槃,是诸法如寂灭相,是无上道相。寂灭者,不增不减,不高不下,灭诸烦恼戏论,不动不坏,无所障碍。菩萨以般若波罗密方便力故,亦能令布施等如寂灭相,如是种种因缘,说无上道相。若菩萨常念无上道寂灭相,令一切法皆同寂灭相,亦观不可说义,所谓不增不减相,菩萨如是疾得无上道。以不增不减,不可得故。

    是故空中。

    这一句,是承上起下,乃是广明真空离相,而显性空。然诸法空相中,的确是无生灭等法,故诸佛悟时,深达诸法从本以来常自寂灭相,清净本然,周遍法界,一如来藏心。凡夫迷时,觉得根身有生老病死,尘界有成住坏空,识心有生住异灭。二乘犹见三界之内有苦集二谛诸生死烦恼,三界之外有灭道二谛诸无为道,以是避恶趋善,修证偏空。而菩萨于三界中大作空中佛事,广修六波罗密。像这诸法,都是未明真空妙谛,所以把个真空弄得不空。又凡夫见有生灭,二乘见有垢净,菩萨见有增减,如此晦昧,皆是未明空义。故《大智度论》云:见一切诸法从因缘生,无有自性,故空。空故,诸见灭。又《五灯会元》云:世尊因〈黑〉氏梵志运神力,以左右手擎合欢梧桐花两株,来供养佛。佛召仙人,梵志应诺。佛曰:放下著。梵志遂放下左手一株花。佛又召仙人,放下著。梵志又放下右手一株花。佛又召仙人,放下著。梵志曰:世尊!我今两手皆空,更教放下个甚么?佛曰:吾非教汝放舍其花。汝当放舍外六尘内六根中六识,一时舍却。无可舍处,是汝免生死处。梵志于言下悟无生忍。案中放下即是空义。

    无色,无受想行识。

    这一句,是空五蕴。因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介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目录 > 心经讲记(纯果法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