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平脉法
的异常脉象。关于五脏正常的脉,肾脉沉,心脉洪,肺脉浮,肝脉弦。假使感邪而患病,脉又因病变的不同而有不同变化,如感受风邪则脉现浮虚,内有蓄水则脉现沉伏等,这皆表明脉象与病变的关系是很密切的。

    【原文】

    师曰:呼吸者,脉之头也。初持脉,来①疾去②迟,此出疾入迟,名曰内虚外实也。初持脉,来迟去疾,此出③迟入④疾,名曰内实外虚也。

    【注释】

    ①~④来、去、出、入:气之呼出者为来为出,气之吸入者为去为入。

    【译文】

    老师说:人之呼吸,是计算脉搏的标准。初按脉搏时,脉来得快去得慢,这是呼气时脉快而吸气时脉慢,叫做内虚外实。初按脉搏时,脉来得慢去得快,这是呼气时脉慢而吸气时脉快,叫做内实外虚。

    【评析】

    本条从呼吸时脉搏的快慢,以测其内外虚实。

    以平常人的正常呼吸,来衡量脉搏的快慢疾徐,所以说“呼吸者,脉之头也”。所谓“头”,含有先头和标准的意思。《经》云“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命曰平人,不足曰迟,太过曰数”,就是这个意思。《内经》云:“来则为阳,去则为阴,阳主外,阴主内。”来疾去迟,来迟去疾,是以呼出为来,吸入为去,疾为有余而实,迟为不足而虚,故来疾去迟为外实内虚,来迟去疾为外虚内实。总的精神,脉搏与呼吸必须调匀,不疾不迟,才是无玻

    【原文】

    问曰:上工望而知之,中工问而知之,下工①脉而知之,愿闻其说。师曰:病家人请云,病人苦发热,身体疼,病人自卧,师到诊其脉,沉而迟者,知其差也。何以知之?若表有病者,脉当浮大,今脉反沉迟,故知愈也。假令病人云腹中卒痛②,病人自坐,师到脉之,浮而大者,知其差也。何以知之?若里有病者,脉当沉而细,今脉浮大,故知愈也。

    【注释】

    ①下工:工,是指医生;上、中、下,是指医生的水平有高低之分。

    ②卒痛:骤然发作的疼痛。

    【译文】

    问:高明的医生,通过察言观色便能知道病情,一般的医生,通过问诊就能知道病情,水平低下的医生通过诊脉才能知道病情。这是什么道理呢?请老师赐教。老师答:若病人家属来请医生时说:病人发热厉害,身体疼痛,却能自然安睡。到病人家后诊病人的脉为沉而迟,知道疾病将要痊愈。医生是根据什么判断的呢?患者发热、身体疼痛,是表症之见症,表症脉应浮大,现在脉反见沉迟,为表症而得里脉,由此可知邪气已衰,疾病将要痊愈。若病人诉腹部突然疼痛,却能安然自坐,切其脉为浮大,也可知道疾病将愈。医生又是根据什么知道的呢?这是因为,患者腹内疼痛,是病在里,里有病脉应当沉而细,现脉浮大,是阴症而见阳脉,为正复邪退之兆,故得知疾病将愈。

    【评析】

    本条讲脉症合参,以推断病愈之法。

    病人发热身疼,脉搏浮大,则表邪尚盛,现在病人能够安卧,脉象不是浮大而是沉迟,乃正复邪衰之象,所以知为将愈。这里所说的脉沉迟乃与浮大相对而言,不是里虚寒的沉迟,如系里虚寒的沉迟,则为表病里虚,阳症阴脉,不能断为欲愈。“太阳病篇”有“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与“脉沉者,急温之”等条文,可以联系起来理解。病人主诉腹部突然疼痛,如果疼痛较剧,必不能安然自坐,脉搏亦应沉细,今病人自坐,而脉又浮大,足证明里气已和,所以亦断为将愈。本条病家云发热身体痛,病人云腹中卒痛,属于问而知之;病人自卧,病人自坐,属于望而知之;今脉反沉迟,故知愈也,今脉浮大,故知愈也,属于切而知之。

    【原文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伤寒论简介 >伤寒论目录 > 平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