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脉法
脉一呼一至,一吸一至,名为损脉。
【译文】
问:《难经》上说:脉象有三菽重、六菽重的,这是什么意思?师答:诊察疾病,医者以手按脉的时候,轻按下去如三粒豆那样的重量而切得的为肺脉,如六粒豆那样的重量而切得的为心脉,进而如九粒豆那样的重量而切得的为脾脉,重按如十二粒豆那样的重量而切得的为肝脉,按之至骨而切得的为肾脉。假使患腹泻,寸关尺三部的脉象都按不到,然而尺部脉间或轻微一见,随着呼吸再动而应指外鼓的,这是肾气尚未竭绝;如果出现损脉的话,那就难以治疗。
【评析】
本条讨论诊脉指法轻重与五脏的关系。
此节言切脉用指的方法,以菽数的多少表明指力的轻重,用以候五脏的常脉。这与《难经·第五难》“初持脉,如三菽之重,与皮毛相得者,肺部也。如六菽之重,与血脉相得者,心部也。如九菽之重,与肌肉相得者,脾部也。如十二菽之重,与筋平者,肝部也。按之至骨,举指来疾者,肾部也”之义大致相同。因皮毛为肺之合,血脉为心之合,肌肉为脾之合,筋为肝之合,骨为肾之合,故五脏之脉各见于其所合的部位。后世简化为浮中沉三候,浮取候心肺,中取候脾胃,沉取候肝肾,正是在上述五候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肾位于下焦,内寓元阴元阳,为人之根本,肾脉的有无,对于判断疾病的预后至为重要。按之至骨候肾气,所以沉候为脉之根本。然而这仅是一个方面,脉有寸关尺三部,尺部候肾,因此,尺部脉也是脉之根本。本条接着举寸关尺以候下利的预后,其中特别强调尺部的肾脉,下利而寸关脉不见,只要尺脉未绝,其病尚有生机,正是说明尺为根脉的意义。要之,沉候是从指下轻重而言,尺脉乃就脉部高下立论,都属于脉之根本,不可偏废。此外,还有脉的快慢也不应忽视,如果一息脉仅二至,是为损脉,虽然正气还末竭绝,亦为难治之候。
【原文】
问曰:脉有相乘①,有纵有横,有逆有顺,何谓也?师曰:水行乘火,金行乘木,名曰纵②;火行乘水,木行乘金,名曰横③;水行乘金,火行乘木,名曰逆④;金行乘水,木行乘火,名曰顺⑤也。
【注释】
①乘:克贼也。
②纵:纵任其气,乘其所胜。
③横:其气横逆,反乘其不胜。
④逆:子行乘母,以下犯上为背逆。
⑤顺:母行乘子,以尊临卑为言顺。
【译文】
问:脉有互相乘侮,有纵克,有横克,有逆克,有顺克,这是什么意思?师答:如水克火,金克木,克其所胜则放纵自如,所以叫做纵。火克水,木克金,反克己所不胜,则横行无忌,所以叫做横。水克金,火克木,子去克母,所以叫做逆。金克水,木克火,母来克子,所以叫做顺。
【评析】
本条以五行乘克理论辨析脏脉的纵横顺逆和疾病的吉凶。
人的五脏禀五行之气,各有本脏的脉象;五脏与四时相应,四时又各见其相应之脏的本脉,如春脉弦(肝木)、夏脉洪(心火)、秋脉浮(肺金)、冬脉沉(肾水),这是平人无玻假使不见本脉,即为病候。一般有纵横顺逆四种情况,但归纳起来不外有两种,所谓纵横,乃就五行相克的关系而言,例如水行克火,水是当胜者,夏日应见洪脉,而反脉沉,即为水行乘火的纵克;反之,冬日应见沉脉,而反见洪脉,即为火行乘水的横克。所谓逆顺,乃就五行相生的关系而论,例如水为金之子,火为木之子,水行乘金,火行乘木,为子反乘母,以下犯上则为逆;金为水母而乘水,木为火母而乘火,又属母行乘子,以尊凌、卑因名顺克。
【原文】
问曰:脉有残贼①,何谓也?师曰:脉有弦、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