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不可下病脉证并治
症、实症,都不可用攻下的方法。
【原文】
夫病阳多者热,下之则硬。
【译文】
凡病属阳气亢盛的发热,不能攻下。若误用攻下,则会引起心下痞结胀硬的变症。
【评析】
本条讲阳盛偏热,误下的变症。
阳盛素质的人,易病热症,但必须是有形邪实,方可用下法;如仅是无形热盛,就只宜清而不可下,假使误下,则热陷于胃而胃气壅滞,所以心下痞硬。
【原文】
伤寒发热,口中勃勃①气出,头痛目黄,衄不可制,贪水者,必呕,恶水者厥。若下之,咽中生疮,假令手足温者,必下重便脓血。头痛目黄者,若下之,则目闭。贪水者,若下之,其脉必厥,其声嘤②,咽喉塞。若发汗,则战栗,阴阳俱虚。恶水者,若下之,则里冷不嗜食,大便完谷出;若发汗,则口中伤,舌上白胎,烦躁。脉数实,不大便六七日,后必便血;若发汗,则小便自利也。
【注释】
①勃勃:出气粗盛貌。
②声嘤:声音不明了。
【译文】
外感病,发热,口中热气勃勃而出,头痛,眼睛发黄,衄血不止,若想要喝水的,喝水后就一定呕吐,不愿喝水的,就会产生手足厥冷。若误用攻下,就会引起咽中溃烂生疮,其手足温暖的,还会出现泻下脓血、里急后重的症状。病人头痛目黄的,若误用攻下,就会导致双目紧闭懒睁。病人想喝水的,若误用攻下,就会引起脉厥、声音不清晰、咽喉闭塞疼痛;误用发汗,就会导致阴阳皆虚,出现畏寒战栗。病人不愿喝水的,若误用攻下,致阴寒内感,就会出现不思饮食、大便完谷不化;误用发汗,就会引起口中生疮、烦躁不安、舌生白苔等变症。若脉象数实,六七天不解大便的,是热郁于内,以后可能出现便血;倘若治疗时再用发汗法,则会引起小便自遗的变症。
【评析】
本条讲热淤入络,误治的变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