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道。</p>
“小弟也多谢黄兄提携,今后定当以黄兄马首是瞻。”</p>
他作为上一科的状元,才华横溢,有目共睹,</p>
短短几年就做了侍读学士,还搭上了皇太孙的线,现在马上又要更进一步了。</p>
更是人逢喜事精神爽。</p>
各自需求都将得到满足的黄、张二人继续推杯换盏直到深夜。</p>
殊不知“风暴”正朝着他们袭来。</p>
······</p>
徐州会馆,</p>
议事厅,</p>
苏北学堂的李夫子邀请了十多名来自北方各地的夫子、学究们一起商议科举卷子的事情。</p>
“各位,今日我们都去贡院看了很多卷子。”</p>
“老夫觉得许多我北方举子的卷子比起那些上榜的卷子是有过之无不及的。”</p>
“像我北榜上的韩克忠、王恕、焦胜等他们几人的卷子绝对算得上优等!”</p>
“可不知道那些阅卷的,还有复审卷子的官员是怎么评判的,居然连进士榜都上不去。”</p>
“老夫已经和在京城的陕西、北平等地的学界大儒商量过了,明日就联名上疏为我北方举子伸张正义。”</p>
另一名操着河南口音的年轻夫子也站起来大声说道,</p>
“不错,李夫子说的没错,这几人的卷子在下也仔细看过,”</p>
“这样的好卷子都能落榜,朝廷调查了口口声声说没内情,在下是不信的。”</p>
“在下已经派人回开封,让我学堂山长亲自带其他同仁赶来京城,一起评判卷子。”</p>
其他夫子也纷纷响应。</p>
“不错,他们欺人太甚,我淮北学堂的夫子也不日抵达。”</p>
“我太原大儒顾老夫子正好在合肥游历,在下已经请他过来品评卷子了!”</p>
“我蓬莱学馆山长也带人赶来了!”</p>
“。。。”</p>
这时又有一个北方口音的中年夫子起身,说道。</p>
“关我学界人士发声是不够的,还得朝中有人帮着发声。”</p>
“在下的同窗莫逆之交是前几届的进士,现在在京为官。”</p>
“而在下刚从他府上回来,他了解了情况,已答应为我北方举子上疏!”</p>
众人一听确实有道理,</p>
不能我们学界在单打独斗,</p>
得多找其他行业的一起发声。</p>
纷纷表示要积极发动所有人脉,</p>
大家一同造势,上达天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