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阿崎——一个海外日本妓女的故事
水桶和水勺,用水泥制一个导水管,从山上引来水。无论谁什么时候去上坟都很方便。连吉赛尔顿和斗湖都没有那么漂亮的日本人墓地。来山打根旅游的日本人参观日本人墓地是一个节目。阿邦六十多岁的时候挑这墓地风景最好的地方,造了自己的墓。

    她还从日本运来石材,白白的,大大的,可醒目了,旁边种了竹子,一直种到小屋门前。她下了决心不回天草,要葬于山打根,才建了那么漂亮的墓。①

    ①坪谷善四郎著《最近的南国》:这地方有二个大石塔,建在市街背后山的半腰上,从远处海面也看得见。那好像是日本人公共墓地。总之,我们看到的大石塔与风景不协调,我们几个人就爬上了陡坡。日本人墓地与华人墓地并排而建,大约二百坪左右,百余墓主多为女性。老的坟像土馒头一样插一根木标,上面的字也模糊了,其中一个最新的墓,二尺高的角形木标上写着“大日本广岛县甲奴郡吉野村字小-七十一、只宗丰、行年十九岁”此等坟墓主人都是盛开的花一样的女人,遇到热带的瘴-后相继死去。虽说是自作自受,但毕竟是同胞,对这些大和抚子我实在抱有同情之感。把这些墓一个个看过去,登上陡坡,见到最上边立着的花岗石的角塔立于双重的基石之上,方二尺,高四尺,正面写有红色的字样为无缘法界之墓,背面是木下邦建,上边一段同样的塔身上刻有法名最胜信女,侧面雕刻熊本县天草郡二江村俗名木下邦。石材全是从日本运来的。她今年六十三,积蓄财产一万元。常人早携带财产回国坐享其成地养老了,而她还居于海外,生前建了自己的墓地,下决心葬于山打根,其气魄实为雄壮。更何况在最上层的平地上建有一栋和拜堂,里边安放日本制的佛龛,有当地土著和尚头一人住其例,负责打扫共同墓地。看这个墓地的捐助人名单就可知道,出钱最多的是木下邦。由此可知,阿邦老太太确实是山打根日本人事业的创始人,而且是最具有实力的女老板。

    阿邦与阿作脾气合不来,阿邦讲排场,喜欢照顾别人,阿作正相反,出手吝啬,看见众人压不住火,所以合不来是肯定的。我跟阿作没有跟阿邦合得来。阿邦总说:“阿崎,要是和你一起过就能过到一块去。”

    由于我们三人是这种关系,阿作每逢跟阿邦说“妈妈也回天草去吧”的时候,我就说,我来照顾妈妈吧!阿作,你放心回天草去吧。让阿作放心回去。于是,阿邦就没回天草,八号馆照常营业。我每天帮助妈妈料理生活——阿作呢,回天草后好像也不大顺利,又过了几年捎信来说“还想回山打根”,妈妈称呼她不叫她小名,跟她不亲了。

    阿作回天草后,我和妈妈一起经营八号馆。阿邦是刚毅的人,她以那些男老板为竞争对手,一步也不退让。只要有人求她,她就自己掏腰包帮助别人。无论八号馆怎么挣钱,内部经济情况也是窘得不得了。有人说:“那样对谁都援助的话,阿邦可叫真有钱啊!”可实际上家里很拮据。这一点,只有共同生活的我最清楚。总之,不光是日本人,荷兰人,华人,连当地土著的麒麟人都受过她的帮助。在南洋尽是些披着羊皮的狼,像阿邦那样的人也是偶然才能遇到的。

    就那样,八号馆对我来讲就好像是天堂一样,所以我拼命地干活。正在那时,由于朋友的介绍,我成了英国人的妾。我还欠着太郎造老爷和八号馆的债,虽然应客生意很红火,但也不能给在天草的矢须吉哥哥多寄些钱。做外国人的妾可以不大量接客,拿的工钱多得多。这对我们来说算是发迹了。妈妈阿邦也劝我“还是到那英国人那里去好”。我把在八号馆挣到的存款全部交给妈妈,她又雇了两个女孩子来顶替我,我就离开了八号馆。

    我去伺候的英国人是霍姆先生,在山打根北婆罗洲公司办的海关里做事①,不知他多少岁,恐怕比我大十、二十岁,约四十岁上下。在山打根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望乡简介 >望乡目录 > 阿崎——一个海外日本妓女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