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三节 《三国志》(二)
quot;这一正确道路不断迅猛前进,这真正可以说明得人是如何的重要了。孔明加入刘备的势力以后,关羽、张飞、赵云这些武勇绝伦的武将的才能也得到了尽情发挥,无一不通往胜利。在孔明出山以前,刘备的军队总是进行直线的、平面的作战,但由于得孔明这样一位希世的军师以后,一转而展开了立体的、机略纵横的作战,形成了一个组织体系,使每个力敌万人的勇将都得以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孔明的活跃,充分显示出一个人的力量,会如何给人和组织以活力,给时代带来巨大变化啊。当然,他的睿智绝不只限于军事战略方面。

    最足以代表诸葛孔明的智谋战略的事例,可举出quot;赤壁之战quot;。所谓quot;赤壁之战quot;是指曹操亲率八十万大军与吴主孙权进行的quot;史上空前的大战quot;,也是《三国志》中描写得最为精彩的部分。在这次大战中,刘备的军师孔明,乘一叶扁舟,以其三寸不烂之舌,往说吴军,最后导致了赤壁的大捷。他把英名盖世的孙权、周瑜玩弄于股掌之上,晓以大义,使他们和魏进行决战——他的这种胆识和智谋,从另一种角度说,正可以说是quot;战争不靠武力而靠政略的尝试quot;,充分显示出孔明真实的雄才大略。

    曹操在这次quot;赤壁之战quot;中大败,正想逃回,就在这危机一发之际,被关羽拦截,但曹操以巧妙的言辞,打动关羽,诉之以情。信义之士的关羽,不忍杀害失败了的曹操君臣,最后放走了他们。在这段描写中充分说明了曹操的奸智,他利用了关羽为人感情深厚的可乘之机。极端善良的人与足智多谋的人的这两种缩影,是世上屡见不鲜的,因此描绘得仿佛如在目前。恩师户田先生评论这时的曹操说:quot;他,总之,是命不该绝,是他的运气还没有到头。quot;户田先生明知在小说中曹操是被当成恶人来描绘的,所以说他quot;命不该绝quot;,其实恩师在这段中真正想要强调的用意别有所在。那就是说派遣关羽,是孔明的战略失误。吉川先生写的《三国志》中,关于这点,写成了孔明明知关羽会放走曹操而故意派遣关羽,其实,孔明的先见之明,能否高到如此地步,是很值得怀疑的。

    对于这一情节,恩师想说的是:当时如果派遣了张飞或赵云,则肯定会消灭宿敌曹操,或者孔明本人前往也可。孔明没有这样做,只能解释作:即便是像孔明这样英明的智谋者,也会出现调遣失误。恩师之所以反复强调知人的重要性,正是出于quot;将领学quot;的考虑——他指出要经常认清人的优缺点,用人要做到适材适所。有的人适于战时,而有的人则适于平时。而且在作战上强有力,不一定就适于从政。因此,任何人只要按照与各自的特点相适合的方向前进,都会有所作为。孔明为什么派遣关羽,它的真正原因不太清楚,但如果单从效果而论,即使是名将孔明,也不免在人才调配上有所失误,这可以说明看清人的本质是如何的困难。

    说明孔明的卓越智慧的典型事例,最有名的故事是他擒获南方土豪孟获一事。为了使西蜀得到安泰,他在刘备死后进行南征。征讨与东吴有联系的南方,解除后顾之忧,以便进行大规模的对魏作战。但是,南方有许多土豪、酋长,其中一个有势力的人物就是孟获。孔明进军南方,擒了孟获又放掉,擒了又放掉,足足重复了七次,世人称之为对孟获的quot;七擒七纵quot;,在这一过程中,孟获对孔明心悦诚服。即便说是对野蛮无学的敌人也罢,自古以来从未听说有过七擒七纵的事例,对于这样的大恩,孟获怎么能不衷心感激呢。

    这段故事,是说:以力服人,后来必定还要反逆。深深了解这一人性的孔明,使南方的最有勇力的土豪孟获敬服,在人的力量、智略及仁德等方面,都使之甘拜下风,使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我的人学简介 >我的人学目录 > 第三节 《三国志》(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