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2.若干国家军事战略
类似变化相联系的。经过调整的苏联军事战略准备打各种样式和各种规模的战争,可以称之为" 核与常规战略".根据这项战略,苏联的军事力量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在欧洲常规力量对比中具有明显的优势。苏联一再正式强调其军事战略具有明确的" 防御性质" ,但苏联军方人士普遍认为,在未来战争中的军事战略将是坚决的、积极的、进攻的。所以,苏联军事战略的进攻性与防御性的问题引起有关国家的关注。

    80年代初,苏联对核战争的看法发生进一步变化。勃列日涅夫提出,核战争可能意味着人类文明的毁灭,在核战争中取胜的想法是丧失理智的,并明确排除先发制人的战争、" 第一次打击" 和" 有限核战争" 的概念。1982年6 月,勃列日涅夫宣布苏联承担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义务。但苏联强调,如果遭到核袭击,将给对方以" 毁灭性回击".这些观点和承诺是在美苏关系又趋紧张、苏联经济日渐困难、苏联在欧洲拥有常规力量优势并继续部署核武器的情况下提出的,是苏联军事战略发生重大变化的前奏。

    1985年戈尔巴乔夫执政后,苏联开始推行全面的重大改革。戈尔巴乔夫提出" 新的政治思维" ,主张变革东西方关系,使之由" 军事政治对抗" 转向" 进行最广泛和互利的合作".80年代后期,美苏军备控制谈判取得重大进展,苏联与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关系全面改善。在此背景下,苏联在1986年制定" 新的军事学说".苏联认为:新学说具有" 单一的防御目的性" ;首要任务是防止战争,包括防止核战争和常规战争;在任何情况下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将军事力量保持在" 合理的足够" 的水平上,即在东西方军事力量实现低水平战略平衡的基础上保持可靠的防御能力。根据新的军事学说,苏联对军事战略进行重大调整。苏联认为: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战争的威胁已经" 推迟" ,但战争的危险依然存在,苏联必须做好" 反击侵略" 的准备。在对核战争的准备方面,由于美国不放弃核威慑,苏联将继续发展核力量,以防止美国打破既有的战略平衡;继续进行核备战,以在遭到核攻击时进行" 回击" ,即争取用强大的" 第二次打击" 力量达到防止战争的目的。在对常规战争的准备方面,军事行动的基本类型是" 非进攻性防御" ,这要求排除先发制人和突然袭击的作战方法,把军事行动限制在本方领土内;将通过常规力量防止常规战争的发生,并在遭到常规进攻时给对方以" 反击".这实际上是与核威慑相联系的常规力量威慑。由于军事战略的变化,苏联在80年代末削减军事力量,减少在国外的驻军,宣布将从国外撤回全部军队。这次军事战略的调整尚未完成,苏联就于1991年底解体。这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形成的世界军事格局的终结。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大部分军事遗产,包括核力量和常规力量。由于华沙条约组织解散和原苏联境内各共和国独立,俄罗斯已不再具有原苏联那样广阔的防御空间。由于剧烈的政治和经济变动,俄罗斯的总体实力远逊于原苏联,已不是能与美国相抗衡的超级大国。90年代初以来,俄罗斯认为:世界大战的直接威胁已经消除,地区性冲突成为对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仍存在着发生大规模战争和核战争的潜在危险;所以,俄罗斯的安全环境已有根本改善,但仍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世界当代军事史简介 >世界当代军事史目录 > 2.若干国家军事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