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本性本善__学习心得07
他心地清净,不起心不动念,他念念都在自性当中,他不会受迷惑。哪怕是用贪瞋痴的手段,他也是能够帮助一切众生。我们现阶段真的要有自知之明,懂得什么事能做,什么事还不能做。我们现在功力不够,所以要学习的是跟佛菩萨同事。佛菩萨的事业是什么?两个字,教学。你看释迦牟尼佛一生,他所做的事情是什么?当他示现成佛以后,四十九年讲经说法,每一天都在干,没有一天停顿,这是佛菩萨事业。所以要让众生断恶修善、转迷为悟、转凡成圣,最快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教学。我们现在年轻人如果能够发心学讲经,学习弘扬圣贤文化,对自己、对众生都是莫大的利益,这是跟佛菩萨、跟圣贤同事。
所以我们说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怎么样能够圆修?那天我还请师父印证我的一点体会,我跟师父说,我们现在发心学习弘扬圣贤教育,这就是四摄圆修。你看布施,布施里面有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财,我是内财布施,我用我的身体、用我的思惟、精力这是内财;法布施,这是圣贤教育,法布施;无畏布施,启发众生觉悟,众生觉悟,明了了事实真相,真的他可以放下畏惧,三种布施具足。爱语,你看教学,这是利益众生的言语;利行,利益众生,利益社会;同事,这是跟佛菩萨同事。所以学习讲经真的四摄圆修,真的是佛菩萨的事业。这个四摄法知道这基础就是十善业道。我们要学习讲经,第一个要做的,我们自己要落实十善业,我们修的四摄才可靠,要不然就走歪了。四摄庄严了,就能够摄化一切众生,跟一切众生结法缘。这是讲四摄法。下面一大段,佛给我们讲的是「三十七道品」,请先看经文:
【念处庄严故。善能修习四念处观。】
这里从『念处庄严故』一直到「正道庄严故,得正智慧,常现在前」,这一大段都是指三十七道品。三十七道品总共分有七科,具体指的是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四如意足也叫四神足,还有五根、五力、七菩提分,七菩提分也称为七觉支,还有八正道分。三个四,两个五,一个七,一个八,总共加起来三十七条,叫三十七道品。三十七道品总共分成七大类,可以说涵盖了整个佛法,有些人认为三十七道品是小乘的修法,其实不然。在天台宗里面,他把三十七道品在藏、通、别、圆四个教里面都结合起来说,藏教那是小乘,三十七道品在小乘里可以修,但是通教、别教、圆教这是大乘,大乘里面还是修的三十七道品,乃至圆教的如来果位,也是三十七道品的圆满落实而已,这个涵盖了整个佛法,因此非常重要。三十七道品也是建立在十善业道基础上,可见得十善业是佛法根本的根本。
佛跟我们这里都是简说,首先是讲的四念处,四念处就是讲四种观念,我们修行人应该有四种观念。这种观念能够建立在十善业道基础上,就能够得到庄严,这样能够『善能修习四念处观』。所以,「修习四念处观」要「善」修习,怎么善?你能够做到十善业道,你的四念处观就叫做善修习。要不然没有十善业,还在造十恶业,那个四念处观不叫善,叫不善,不善修习,得不到佛法真实的受用。具体来说这四念处,也就是四种观念,第一条「观身不净」,第二条「观受是苦」,第三条是「观心无常」,第四条是「观法无我」。
首先来讲这一条,观身不净,这个讲的是观察我们的身体是个不清净的东西,大家说是不是?你想想我们身体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每天虽然是洗澡,拿香水喷得香喷喷的,里头是臭烘烘的。你要不信你看看每天你大小便出来的味道,皮肤上毛孔出来的汗,两天、三天没洗澡那就不能忍受了,臭不可闻。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出来都是不净,你看眼出眼泪,那是眼睛的排泄物,耳朵有耳屎,鼻里有鼻屎,身,你看常流不净,连意念里都是肮脏。所以古人形容身体叫做一个臭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