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平脉法
,脾的运化功能滞涩不畅,因而口紧急不能言语,怕冷而战栗。

    【评析】

    本条举例辨证平脉,兼论胃虚感寒的症候、病机。

    寸口系泛指手腕部的脉象,应包括关脉、尺脉在内,而不是专属寸脉。本条是分别列举微、濡、弱、紧四种脉象的各自主玻微脉与紧脉均主寒症,但有虚实之别,虚寒为阳虚,所以脉微无力,虚甚则阳气外亡,因此说“诸微亡阳”。实寒为阴邪,阴邪盛则脉紧有力,因此说“诸紧为寒”。濡脉与弱脉均主虚症,但有浮细无力与沉细无力的区分,浮细无力为濡脉,可见于血虚症,所以说“诸濡亡血”。大凡血虚精亏、损阴脱液之病均可见到濡脉。如《脉诀汇辨》说:“濡主阴虚、髓竭、精伤。”沉细无力为弱脉,阴阳气血虚均可见到弱脉,若为阴虚,则阳亢而发虚热;若为阳虚,而虚阳浮越亦发虚热,所以说“诸弱发热”。

    【原文】

    问曰:濡弱何以反适十一头①?师曰:五脏六腑相乘,故令十一。

    【注释】

    ①十一头:十一种。

    【译文】

    问:濡弱脉为什么皆适宜于十一脏呢?老师答:濡弱是胃气调和之脉,五脏六腑相生相克,皆赖胃气以滋生,所以濡弱脉对十一脏都适宜。

    【评析】

    本条讲五脏六腑相克为病,以有胃气为贵。

    濡弱为胃气柔和之症,五脏六腑皆借胃气以生,病脉尽管各异,皆应以有胃气为贵。若无胃气,则为真脏脉,病多不治。

    【原文】

    问曰:何以知乘腑?何以知乘脏?师曰:诸阳浮数为乘腑,诸阴迟涩为乘脏也。

    【译文】

    问:怎样才能知道病已入腑呢?又根据什么知道病入于脏?老师答:凡见阳脉如浮或数的,是病入于腑;凡见阴脉如迟或涩的,是病入于脏。

    【评析】

    本条概言病入腑、脏的脉象。

    腑为阳,浮与数脉亦属阳,脏为阴,迟与涩脉亦属阴;故浮数脉为腑并阳病,迟涩脉为脏并阴玻但此亦不过言其大概,因病情变化错综复杂,决不可机械执一。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伤寒论简介 >伤寒论目录 > 平脉法